“立命之学”,“命”是命运,每个人其实都有命运。人生的命运是从哪里来的?怎么去改造它,才能够让生命产生更大的价值?不然我们的命运全部都被算准了,都被控制了,生命就没有意义。所以这个“立”字,有建树的意思,怎么来建设我们的一生。“立”,也有决心的意思,学了之后一定要去做,一定要把命运改过来,我们说“立志”,这都是决定的意思。所以,人生都有命运,而且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。我们接着看经文就明白了。
“余童年丧父,老母命弃学举业学医,谓可以养生,可以济人,且习一艺以成名,尔父夙心也。”“余”是了凡先生自己称呼自己,他说,他童年的时候,父亲就过世了。“童年丧父”,最辛苦的还是他的母亲,要把这个孩子养大,确实是含辛茹苦。我们的母亲假如是这样,我们从小就要懂事,长大赶紧回报母亲,让母亲早一点过上好日子。《太上感应篇》也说,“矜孤恤寡,敬老怀幼”,对于寡妇、年幼的孩子都应该额外地关心、帮助。尤其在同一乡里,更要去帮助他们,这样才是有仁爱之心。
“老母命弃学举业学医”,“举业”就是求功名,考科举,以后当官,他有这个心愿。但是母亲希望他放弃学业来学中医,他体会到母亲的心,也想顺从母亲的心意。母亲讲,学医可以养生、可以济人。“养生”,第一个意思是生计,就是生活问题。他从事中医,用心给人看病,病人感谢,会有一些供养。古时有两个行业,不是做了一定要找人家收钱的,就是当老师跟当医生的。当老师的,师生如父子,那不是利益关系;医生是救死扶伤,他的信念就是要把人救活。我记得有一个片子是讲一个神医,他做过一个很好的比喻:今天有一条狗生病了,我都要帮它医治,我把它医好了,它咬我一口,以后它病了我还是会医它。因为他尊重生命,那是他的信念、天职,上天赋予他的一份职责,这很可贵。
“养生”,有一个中医的技能,可能以后生活没有问题。第二个意思是,他学中医也会保养自己的身体。所以“可以养生,可以济人”,可以把人从病魔中挽救过来,帮助别人。我们看到这里也想到,范仲淹先生小的时候跟算命先生讲:你看我能不能做宰相?算命先生很惊讶,你这个孩子年纪小小就想当宰相,未免胃口也太大了。他看到算命先生的态度,有点不好意思,说不然这样,你看我能不能当医生。算命先生很惊讶,你为什么从当宰相变成要当医生呢?范公那么小的年龄就说,因为唯有良医跟良相可以救人。范公那么小,他就以什么为人生的价值?救人。《弟子规》也说:“凡是人,皆须爱。”
有一个五岁的男孩,刚好母亲让他看资料,看到孤儿院跟养老院的情况,他有个储蓄罐,装满了,本来他的表姐跟他讲存到银行去,他说:“妈,拿去帮助孩子跟老人。”然后还跟他妈讲:“有空带我去,我还可以帮他们做一些事,擦桌子,做饭给他们吃。”“人之初,性本善。”他妈给他买了小车子,他说我要载着那些小朋友去找他们的爸爸妈妈。这都是天性。所以从小就让孩子以救人为人生的价值,他以后一定有出息。范公从小以天下为怀,离不开范母的教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