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凡先生的妈妈给他分析了,学中医“可以养生,可以济人,且习一艺以成名,尔父夙心也”。“夙”就是旧有的、平素的意思。你父亲在世的时候,也有这样的夙愿,希望你能够学习一门技能。学好中医这一门技能,以后成为名医,在社会上也有地位。有一句俗话讲,“家财万贯,不如一技在身”。这个道理值得我们家长来体会。有一门技能可以服务大众,就可以谋生。但假如没有技能,哪怕家财万贯,总有一天会坐吃山空。在东汉光武帝时期,有一个大臣叫邓禹,做得特别好,他生了十三个儿子,十三个儿子都有其特殊的技能。他是大臣,有很高的俸禄,但是他不把这些留给他的孩子,而是让他们自己谋生、独立。这很重要。
古人看得很远,以前的大官,房子都建得不大,人家就说了,你当那么大官,怎么自己家里的门很小?他说:“我当大官,我的孩子不一定当大官。我现在带着他,生活变得很奢侈,他养成奢侈的习惯,我不误他一生吗?”所以勤俭为持家之本。以后你的孩子能够把家维持好,一定要有这样的美德,不然他的人生会一团糟。甚至她嫁到哪里,哪里就有灾难,是吧?娶一个好太太旺三代,娶一个不好的太太会怎么样?一败涂地,就起不来了。所以天下的安危,女人操之大半。以后能不能出人才都看母教。母亲假如奢侈、浪费、懒惰,怎么可能教出好的下一代呢?
诸位家长,你们假如生的是女儿,天下的安危就在你们的手上,这不是开玩笑的。有贤女子,才有贤妻,才有贤母,这是必然的逻辑。所以我们五千年来都非常重视女子的教育,从小就教她孝敬、侍奉父母,培养她的美德。现在忽略了女子的德行,只重视学历,读书都读得很多,但是有没有培养出持家的美德?我听说现在很多女孩子叫“月光女神”,每个月都花光光,还要回去说:“爸,我没钱了。”到那个时候我们就欲哭无泪了,所以要从小教,习惯成自然,越小教越好。否则不只父亲累,以后她嫁给谁谁累。我记得一个长者就跟我讲,结婚以前,带女朋友出去吃饭,觉得怎么吃这么一点点,女人挺好养的;后来结了婚,他开悟了…….古人懂得承传宝贵的经验,以前的俗语都说:“娶妻要看丈母娘。”再套用一句闽南话:“选田要选好田底,娶妻要看好娘礼。”是同一个道理。你今天去买田地,要看它的土质肥不肥沃;你今天去买一头牛,要看它的尾巴长不长,这都是宝贵的经验。找一个对象,找一个好女子,一定要先看她妈妈有没有德行。话是这么说,但我还没有遇过哪个人找对象先去看丈母娘的。所以学问还是要用上才能利益人生。
汉光武帝的大臣邓禹,不会因为自己有这么高的地位跟财富而变成孩子的依赖,而是让他们个个都有能力谋生。孩子有个好的技能,这辈子你就不用再担心他的出路;而且孩子又好学,又肯学,他的能力会不断地提升。
教育孩子,古人有句话,“士先器识,而后文艺”,有一技之长之前,或者是写一手好文章之前,先扎好德行这个根。德才兼备,德还是排在前面的。“士”是读书人。德行最具体的两个字,“器”,度量,胸怀要大;“识”是见识、智慧。有智慧又有度量、慈悲心,那他往后再写好的文章或者拥有好的技能,一定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。
现在的孩子能为谁着想?有没有为自己的社区着想?有没有为自己的学校着想?这都是要靠引导的。有没有为自己的国家着想?父母有多大的胸怀,栽培出来的孩子就有多大的胸怀。孩子很单纯,看你怎么去成就、塑造他。我们从历史来看,范仲淹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成为伟人。曹操心量不大,年老的时候头痛得厉害,后来遇到华佗,但却认为华佗刻意不把自己治好,结果他还派人把华佗抓起来,最后华佗死在监狱里面。他造这个孽太大,华佗可以救多少人!所以肚量小,又不相信人,造很多孽,你看这两个历史人物相差很多。
周朝开国的领导者胸怀大、有见识。周公制礼作乐,周朝是整个中国历史上享国最久的,周礼还影响到几千年之后的我们。秦国没有见识,滥用武力、暴力,十五年就亡国了。所以“器”跟“识”对一个人的人格影响很大。我们从刚刚那句话,也看到了凡先生本来要从政,从政也是为人民谋福祉,这都是气度。后来从医了,母亲也是期许他可以救人。大家看,都是引导孩子服务人,去为社会做贡献,而不是自私自利,就为自己的薪水着想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