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一定要落实在生活中,这样学习才不会纸上谈兵,才不会很空洞。你学习不落实在生活,迟早增长傲慢之心。我们常常接触一些朋友,说“我念经典已经念了五年了,我学习圣贤教诲已经五年了”,这有什么意义?你不拿出来还好,一拿出来,人家看你连第一句都还没做到,那不是给人家看笑话?所以处处要勘验自己的功夫有没有落实。因为落实是学问转动的枢纽,落实也是开一个人悟性的关键。你愈做,体悟愈广愈深。
所以善学的人一定要做到一点,“听话”。这一点对现在的人来讲最难,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聪明,没办法!《弟子规》我们早上念一遍提醒自己;晚上念一遍,反省自己今天做到多少,这样才能够“过能改,归于无”,这样才能“德日进,过日少”。当我们每天都能进步一点,那三个月、半年之后不得了。不要小看这一步一步地踏出去,积小步就成大步。
善学要有恒心,要坚持,黄庭坚说“三日不读书,面目可憎”。当我们的学问还没达到一种境界以前,你不可以懈怠,除非你已经达到孔夫子的“四十而不惑”,对任何东西都不疑惑了,那就不会被境转。一般的人还没达到这种境界,很容易被境转,所以这个时候要时时读书,天天接受圣贤教诲,才不容易随波逐流。所以诸位朋友一定要记住,你假如“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”,这棵植物本来可以长得很好,我们的根性本来可以长得很好,你拿出来晒太阳晒一天-这个阳光就好像圣贤教诲,才晒了一天又把它抬到阴暗的角落放十天,它能不能长得好?一定长不好。
学要记住落实,学要记住谦卑,学要记住反省,学要记住老实听话,学要记住有恒。再来,学要抓住纲领一门深入。其实一门深入最重要的就是要扎好根基,所以扎根基是成败的关键。所以《弟子规》要学多久?一生,一定要一生奉行。而你要全心全意把这些教诲落实在生活,最少也要半年,你愈做,会愈觉得它博大精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