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人学习的最大障碍在学杂、学多了。《礼记·学记》专门探讨学习,里面有一句话说“杂施而不孙,则坏乱而不修”。你一下子杂施,让他学一大堆,他的心散乱,心都散乱了怎么可能深入?所以现代的孩子学这么多,学到最后很恨父母,很不欢喜父母给他点点滴滴的安排。连心都不欢喜、都有怨恨,他会学好吗?孔夫子说“好之者,不如乐之者”,他做这件事是欢喜去做的,你不推他,他都继续深入下去。就好像我们真正明白学问对自身的好处,哪还用父母老师在旁边鞭策你?当他专注的时候,当他能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、自己的突破的时候,他的欢喜就上来。确确实实还是要勇猛精进学习,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。我们书法界的泰斗,启功老先生,他七十左右的高龄时还在练最笨的功夫一一摹。把这些知名书法家的字放在底下用玻璃隔开,一点一点摹,生怕自己还有自己的一点意思,无法契入王羲之、欧阳询这些高人的笔法里面,所以是把自己放下。很多求教者都来跟他说:“我每天练几万字,练的都是一叠纸,非常努力。”但是启功老先生跟他们说:“你们字帖练那么多,每天练那么多不同的字帖,不同的字,就好像打靶,打一万发一发也没中;而我打一发,一发就中,这一发比你一万发还有效。所以你要定下来,不要贪多,不要学杂。”李传军老师说他在临摹的时候,一天只临摹一个字。 所以现在人想要提升学问,提升才能,一定要走老路子,不然契不进去,自己的想法太多了。中国很多高深的艺术,现在都快断了,因为现在的学习强调的是一次学一大堆,所以无法契入。真正有心的长者要带,现在年轻人又吃不了苦,所以我们都觉得很惭愧。希望诸位有志于承传中国这些高深学问艺术的,要能够吃得起苦。我们说吃得了苦,苦一阵子;吃不了苦,苦一辈子。确确实实当我们学习个三五年,真正刻苦去学,真正对自己的坏习惯赶尽杀绝,慢慢你走路的时候都会觉得脚步愈来愈轻盈,慢慢体会到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”,快乐就上来。
一个人求学问为什么苦?当一个人求学问,处处想着我以后要考上状元,这样才能够名闻利养都来,才能够骑白马很威风,他假如是这个动机,他就会有求而不得的痛苦。而我们求学问是为了提升自己的道德,进而利益家人,利益人群,当我们付出的时候就是乐。所以真正地有一份心去承传中国的道德学问,承传中国的艺术技能,再怎么磨炼,我们都能甘之如饴。所以求学问确确实实要能够专注,要能够一门深入,才能够深入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