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弟子规》里面有提到“财物轻,怨何生”,对于财物都懂得礼让的时候就不容易起冲突。我们看这个“财”字,它又通另外一个字,木材的“材”。当木材堆了很多,很可能太阳照太久了会烧起来,所以你财太多了,很可能会引火自焚。所以当你时时都在搜刮财物,其实你自己的福分已经在耗损。当你搜刮的这个动作又被你的下一代学得非常彻底,你这个财物留得住吗?所以人要深谋远虑。当上一辈就演出在那里争夺财产的样子,那下一辈一定会学得很彻底。 我们说财产是五家共有,天灾要你的钱,水灾要你的钱。请问现在天灾多不多?多。水灾、火灾都属于天灾。为什么灾难那么多?缺乏教化。所以现在有钱人心里面踏不踏实?也很难踏实。因为现在天灾人祸太多了,这个钱很容易就守不住。 在民国初年,曾国藩先生的外孙聂云台先生在上海住了几十年,而上海这个地方是人财富大起大落最明显的一个地区,聂先生把他几十年所看的这些事实真相用笔记了下来。很多富极一时的人到最后都破产,所以就提到如何真正能够留住财富的道理。我们经营一个家庭,到底怎么把我们的财富留住,这个理你不能不懂。 有一位周先生他们家很富有,开钱庄的,而且在全国开很多分店,他的财产有几百万两。他有一个分店的主管,因为当地发生天灾,主管拿出五百两来赈灾。五百两多不多?几百万两的人就拿出五百两来。结果这个主管被这位周老板骂得狗血淋头,这钱是我的,你还给我拿去捐?这样一骂下去,以后主管敢不敢去布施?都不敢。所以他得意扬扬,都告诉别人,我这一生能够留住这么多财富的方法就是进得来、出不去,一定把它握住,就像守财奴一样,非常吝啬。 他去世之后,那个时候已经进入民国时代,他的财产是三千万大洋,多不多?多。以前一个大洋就不得了。三千万大洋假如换作现在,我看是几十亿了。这么多的钱分成十份,刚好他的子孙十个,结果这十份分完之后,下一代在短短的几十年当中完全败光。因为他这么吝啬,他的子孙一定觉得那些钱是谁的?他的子孙不会说那是要回馈社会的,他们都想那些都是我们的,所以他们拿来之后会不会节俭?不会,很快就挥霍完。甚至十个子孙当中还有这么一两个还比较有德行,没有这么挥霍,但也是接二连三遇到噩运,全部败掉。为什么他的子孙有一点德行的人都还是败掉?因为当身旁很多人都饿死的时候,你这么富有,都不肯散财,这个损自己的阴德,非常折福。所以“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”,《易经》的话是真实不虚的,结果殃及后代子孙。所以我们不了解财富积累的道理,可能在这一生都会让子孙学习错误的一些方法跟态度,所以人不明理很难把家庭经营好、把孩子教育好。财富的真因还是要多多布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