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伦的第四伦,“长幼有序”,也就是兄友弟恭。兄弟这一伦在五伦当中也是非常重要。我们来想一想,陪伴我们最久的亲人是谁?是我们的兄弟姐妹。一般来说,父母因为长我们几十岁,所以都会比较早离我们而去,兄弟是从小一直陪伴我们到老,而兄弟的和睦才能真正让父母安心、放心,所以兄弟能处好其实就是最好的孝道。 我们看看古代圣贤人,他们兄弟是如何相处的。周朝享国八百年,为什么?太王生了王季,王季生了周文王。太王除了王季之外,他还有一个长子叫泰伯,一个次子叫仲雍,接下来才是王季。太王看到自己的孙子文王,心里很欢喜,觉得文王一定会是一个很好的领袖。文王的大伯、二伯,就是泰伯跟仲雍,一看到父亲的这个眼神,他们两个就知道,所以为了让父亲传位的时候能够没有挂碍,泰伯跟仲雍两个兄弟就自己到了山上,就没再回来。那太王就直接可以传位给王季,王季又直接可以传位给文王。 泰伯跟仲雍做的这个行为成全了父亲,也尽了他们的孝心。而对兄弟,他们可以把财富舍掉,甚至最高的权位也能礼让。这个动作不只成全了周朝八百年的盛世,也成全了整个社会的风气,都懂得“财物轻,怨何生”,都懂得兄弟之间互相礼让。家庭的纷争减少,社会的纷争自然减少。泰伯这个动作做出来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民,不只感动千千万万的人民,连隔了两千多年的我们这些学生,也能感受到他们的这种德行。上一代做了好榜样,下一代也能继续保持。周公的哥哥是武王,他们两个都是文王的孩子,兄弟也非常相爱,非常和睦。武王那个时候生病,生命垂危,周公写了一篇文章,然后在神明面前,在太王、王季、文王的灵位面前,也就是在他的曾祖父、祖父跟父亲的面前起誓:“舍掉我的寿命给我的兄长,让他能继续安定天下。”这个誓言讲完之后,这一卷文章就放在他们祭祀祖宗的太庙里面。武王过没多久身体就好了,《中庸》说的“至诚如神”,确实感得武王身体就好起来。 后来武王去世之后,成王登基,周公还辅佐了成王一段时间。把成王辅佐好之后,有一些有心人就开始散播一些谣言,就说周公可能会坐大篡位。周公为了不让他的侄儿难做,自己就跑到山东一带。结果成王有一天在走路的时候,看到天上又是风又是雷,他就感觉到一定是他有一些做法不恰当,上天才会有这些异象产生。所以成王就到太庙去祭祀,然后发现了周公的这篇祈文,打开来看,结果看到周公为了祈求他自己的兄长武王能够延寿,写的句句都很中肯。成王看完之后,内心非常感动,也很惭愧,这么好的叔叔,他居然还让叔叔到比较偏远的地方去,所以成王亲自去把周公请回来,让周公能够制礼作乐,让周朝能够兴盛。 所以周公的这种对兄长的诚心,不只让他的兄长能够延寿,他这份兄友弟恭的精神,也传承给了他的后代子孙。所以传家最重要的是什么?孝悌。《论语》说:“孝悌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。”人修道就是要修一颗仁慈之心,而一个人的仁慈之心从哪里开始做起?就从家里面的孝道跟兄弟友爱的悌做起。所以传多少钱给子孙,子孙未必能够受益,我们传家一定要记住,先传孝悌的德行。